星期日, 7月 10, 2005

 

我看『新天堂樂園』


如果人的一生之中,看過這樣一部簡簡單單的電影,卻會令你哭紅著雙眼走出電影院,一輩子也不會忘記當初的感動,那就是新天堂樂園了。

新 天堂樂園的故事是在講三十多年前,電視錄影機都尚不發達的時代,大家扶老攜幼,成群結伴的到電影院中看電影的故事。一位放映師Alfredo與對電影有極 高興趣的小男孩多多之間的情誼的故事。不知道為什麼,每次看這部電影總是很感動,放映師對多多說:『這個工作很辛苦的,夏天,機房熱的要死,冬天又冷的要 死,大家休息時,你得放電影,同一部片子,你得看一百多次。』多多問他:「那你為什麼要做這個工作?」 他就跟多多說:「沒辦法,全鎮只有我一個人會放電影。」語中帶著對電影的著迷與愛戀。因為喜愛電影,所以堅守這份工作,語中帶著一份幸福的滿足感。不懂得 為什麼,每當欣賞這部電影,總有一絲絲的惆悵,那好像是一種無形的東西,或許是希望喜愛的人、事、物,能夠永遠都在身邊,或許是希望這一切的一切,都永遠 不會改變。但是,自己也很清楚,這是不可能的。所以,電影最後,當大家看著「新天堂戲院」在怪手的轟轟隆隆聲中,一吋一吋的消失,當年的戲院老闆,當年一 起跟著戲院走過這段歲月的人,還有電影外的我,都已經滿眶淚水了!我想,這不只是因為新天堂戲院的拆除,不只是因為扶老攜幼看電影的黃金時代的消失,而且 是對逝去的美好的眷戀與不捨吧!你有再多的心力想抓住,想留下的,卻仍舊握不住!這就叫做無奈!無奈就是:不論有再多次重來的機會,還是無力掌握住什麼! 所以,在我們觸手可及的現在,是不是該去珍惜你擁有的呢?


 

我看『鬥陣俱樂部』













本片有人說是一部『潛在暴力』、『人格分裂』的片子,導演David Fincher繼『火線追緝令』中對現代文明的悲觀看法,在本片中深刻地刻劃了現代人的孤絕與分裂。Norton飾演的傑克是個憂鬱、乖乖的上班族,每天 寫汽車安全報告,有恆產,買一大堆家具…不停地填滿空間,也填滿心靈。長期失眠,只好跑去參加一堆絕症咨詢團體,藉由他人的痛苦好好哭一場,說服自己是幸 福的。有一天他遇見了Brad飾演的泰勒,他們成立了『Fight Club』以不帶護具鬥毆為樂趣,直到有一天俱樂部失控了,反社會最終走到一種徹底與斷絕,對於生命的,無常與絕望。一連串的恐怖行動有組織有效率和納粹 沒兩樣。「不能對計畫有懷疑」,每個人彼此催眠地複述。在炸毀大樓的前夕,傑克發現一個痛苦的事實─其實泰勒是他的分裂人格。


本片用一種及特殊的形式以及手段來探討人生的意義,究竟我們人活在世上為的是什麼?庸庸碌碌工作、賺錢養家、再給自己增添更多的煩惱嗎?或許『Fight Club』原創者的這段話,可以給我們一點點思考的空間:

We are a nation of physical animals who have forgotten how much we enjoy being that.We are cushioned by this kind of make-believe, unreal world and we have no idea what we can survive becausewe are never challenged or tested.<author of the novel” Fight Club”>

我們是一群遺忘曾經享受過原始生活的肉體的動物,一直安於不真切的世界,從來沒有被考驗過,所以不知道自己要如何才能生存。

 

我看『心靈角落』













Paul Thomas Anderson 繼1997年的成名代表作『不羈夜』再度集合幕前幕後原班人馬,共同拍出了這部在柏林影展勇奪最高榮譽金熊獎的『心靈角落』。這部影片演員眾多,劇情長達 三小時,故事從1911年三個被吊死的人、潛水伕和自殺者的敘述開始,迥異的生命群象因為巧合(coincidence)而有了交集,導演從這個觀點出發 將電影中多樣的角色演繹出來,年輕時拋妻棄子瀕死的富豪、遺孀、和決裂的兒子;知名電視主持人和遭到他性侵害而盡日嗑藥的女兒,而她正與善良單純的警察爆 出戀火;兩個世代的天才兒童,都因為益智節目而家喻戶曉,同樣被父母利用操縱而失去正常童年生活。這群人的生命因為一場大雨和從天而降的蛙災而彼此接軌, 此時流動在他們之間共通的元素和困境也漸漸浮現出來。這部片有些人會拿年代相近的『美國心玫瑰情』相提並論,只是『美』片較本片更清楚地將主題鎖定在美國 中年人的危機,和當代美國家庭表面平靜和諧實則暗潮洶湧的家庭困境,這也突顯出『心靈角落』一片的弱點。其實導演關注的重心也在家庭之上,崩壞的家庭關係造成人格差異和渴望救贖,背後的譴責同樣指證歷歷、呼之欲出,另外,導演從生命的機緣和巧合出發,這也和『美』大大的不同。

觀 賞完畢之後,我感覺到導演在這部片的個人風格濃厚,有一種在看音樂MV的感覺,尤其是居然還有全體演員大合唱歌手Aimee Mann的『Wise Up』,且片末更向聖經取經,下起了一陣不可思議的『蛙雨』,最後給所有角色、以及所有觀者一個「醍醐灌頂」,使影片擴大了視角,且升到了寓言的層次,更 讓人佩服導演的巧思與大膽!


 

我看『臥虎藏龍』


『臥虎藏龍』故事乃是根據二十年代上海小說家王度盧作品改編而成,描述清朝兩位來自不同背景的傳奇女子—一位是千金大小姐,狂放不羈的她後來成為了一位賊寇,一位是表面強勢的女鏢頭,實際上是一位面對愛情的弱女子。周旋在她們兩身邊的,是周潤發飾演的劍客『李慕白』

這部片表面上是武俠片,其實內容對於『感情』、『情慾』多所著墨。劇中章子怡飾演的『玉嬌龍』個性剛烈、敢愛敢恨,當她在 看到青冥劍時,玉嬌龍對李慕白的那一股仰慕之心,便已經萌芽了,無奈乎中間有楊紫瓊飾演的『俞秀蓮』作梗,玉嬌龍與俞秀蓮後來反目成仇,多半也是因為爭風 吃醋的關係吧!尤其是俞秀蓮說了一句話:「不許摸!那是李慕白的劍!」言下之意,俞秀蓮向玉嬌龍表達了佔有的意思,自然是警告玉嬌龍少去碰李慕白了。

我們可以看到,玉嬌龍第一次與李慕白見面時,小鹿亂撞的嬌羞模樣,第二次與李慕白交手,玉嬌龍說:『你為什麼非要跟著我?』語意中彷彿透露出了愛慕之情,章子怡時而柔情、時而潑辣的性格塑造得相當成功,也算是本片最有血肉的一個角色,令人激賞!

本片最經典的片段應該是竹林追逐對戰那場戲吧,李慕白與玉嬌龍在竹林上方追逐、打鬥,唯美的畫面與清柔的配樂,令人耳目一新。在佛家的講法,竹代表觀音瓶中的空性,正是所謂『虛竹以見真心』,兩人在竹林上打鬥,只有風聲、竹葉聲,李慕白對玉嬌龍說他在古廟沒殺她,是為了見她的真心,在竹林,李慕白漸漸的看見玉嬌龍的真心性,產生一種曖昧情愫,我們可以發現,兩人的關係在這裡發生轉變,導演李安利用場面調度以及幾段快速的切接,來表達兩人的情慾關係。

本片將中國武術以及山水之美表現的淋漓盡致,『臥虎藏龍』已經將華語電影提升到另一個境界,而這樣子的電影,外國人是絕對拍不出來的,因此本片絕對可以在華語電影裡面成為一部經典作品。


 

我看『刺激1995』


『刺激一九九五』,一部翻譯得很奇怪的電影,不過,我的確是在1995年看到這一部片,看完後給我的感動,一直到今天,每當想起最後的一幕畫面,仍會令我感動的落淚!這是一部我永遠也忘不了的電影!

故事敘述Andy(Tim Robins飾演)是一位被法院誤判殺妻而入監服無期徒刑的銀行家,從此在獄中展開一段悲慘的歲月,Andy認識了一位在獄中從事黑巿交易的Red (Morgan Freeman飾),他專間走私獄友所需之物品;如:香煙、大麻、美女海報等。Andy發揮了所長,他雕刻了一套優雅的棋組,他也替獄卒做稅金退款匯兌服 務。又充份利用損漬書創建了藏書最豐富的監獄圖書館。Andy還幫典獄長洗錢,但最後他選擇逃獄,並且讓典獄長伏首認罪。

我覺得在這部片中,我看到的就是『希望』,在人生最低潮的時候、一無所有的時候,只要你還有希望,便沒什麼不可能發生的,Andy相信這一點,他花了19年挖逃獄地道,只有他知道他自己是無辜的,他不但為自己救贖,還幫了許多他的獄友,他的態度也逐漸影響到他的好友Red,影片最後,當Andy與Red在海邊重逢時,是整部片最動人的一幕,當他們相視而笑,我想,這就是希望吧!



星期六, 7月 02, 2005

 

我看『蝙蝠俠:開戰時刻』

先不說別的,『蝙蝠俠:開戰時刻』裡有太多我我喜愛的演員了,再加上是Christopher Nolan導演,實在是不看不可,而且是看得太過癮了


先介紹裡面幾位主要演員:










Christian Bale
主演過『重裝任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片,可惜上片的時候遭遇『駭客任務』等強片,使得這部非常特別的影片被埋沒,知名度也不高,值得一提的是,片中所闡述的『槍型』是一種很特別的概念,值得好好研究一番。















Liam Neeson
是一位老牌硬底子演員了,演過的片子多到不可數了,比較讓大家印象深刻的應該是『星際大戰』裡飾演天行者吧。此外他最近的作品還有『王者天下』、『愛是您愛是我』、『紐約黑幫』等等。












Morgan Freeman
是一位硬底子黑人演員,讓我印象最深刻的當然屬『刺激1995』裡的演出了,在最近的『世界大戰』他也擔當片頭片尾口白的演出。最近的作品還有『登峰造極』。



Cillian Murphy
非常年輕的電影新秀,在蝙蝠俠裡的演出非常搶眼,和一堆老大哥相比一點也不遜色,他演過的作品有『冷山』、『28天毀滅倒數』等等。












Gary Oldman
這位要鄭重介紹的是英國演員蓋瑞歐得曼,他在蝙蝠俠裡演出一個正義的探長,真是令人很不習慣,因為蓋瑞時常扮演反派角色(仔細回想,似乎找不到他演好人的電影),印象比較深刻的有『終極追殺令』(LEON)、『第五元素』、『空軍一號』全都是令人討厭死的反派角色。


 

關於Christopher Nolan與記憶拼圖

有影評人問高達這位激進電影工作者,是否認為影片要有開始、過程和結局,他回答:『是要有,但不一定是依此順序』是的,記憶拼圖(Memento)入圍了奧斯卡最佳原著劇本以及最佳剪接,導演採用「切割倒敘法」,倒因為果,隨著劇情高低起伏,抽絲剝繭,是一部完全不依敘事規則來敘事的電影。


我們假設電影從開始到結束是1100,那麼這部片的結構就是依序由90~1001~1080~9011~2070~8020~3060~7030~4050~6040~50來做故事的敘述,倒敘的90~10080~90等等部分是用彩色表現,而正敘的1~1010~20則是用黑白來展現,影片一開始我們看見主角手上拿的即可拍相片逐漸失去顏色,接下來是主角殺了Teddy的 倒轉片段,開宗明義便向觀眾表明:這不是一般的電影!!其實,故事劇情很簡單,主角連納是一位退休的保險調查員,一天,他的妻子遭姦殺,他在與兇手打鬥時 腦部遭受重創,導致連納無法擁有短期記憶,只能記住妻子被殺害以前的事,雖然連納誓言要找出姦殺妻子的兇手,並且將他殺死,但是由於這種失憶症狀卻讓他的 復仇之路困難重重,他必需靠即可拍相機拍下週遭的人,因為10分鐘後他就會忘記他們是誰,是敵?是 友?他必須寫一大堆便條紙,以免下一分鐘他忘了自己要做什麼,他必須把殺妻兇手的線索紋在身上,才不會忘了這深仇大恨。故是內容就是連納靠著一道道的線 索,去尋凶並且殺了他,但是導演似乎並不甘於這樣,他的野心更大,導演希望觀眾跟主角一樣,跟著他一起走,跟著他一起短期失憶,因此我們在看這部影片的時 候,好像在參與一個解謎遊戲,不同的是,這個謎題的答案已經揭曉,觀眾要解開的謎題是,結局為什麼會是這樣,是什麼導致這樣的結果?之前發生了什麼事?在 這部影片中我們也可以看見導演描繪人性的醜陋,連納周遭的人知道他有這種失憶症狀不但不幫忙他,反而冷漠以對,甚至利用他,有三個例子:1.Discount Inn旅館老闆利用他失憶症狀誘騙他多租了一間房,多賺取他一倍住宿費用 2.Nathalie欲引誘連納去殺害叫做Teddy的警察 3.Teddy想靠連納污走毒販的二十萬。觀眾看見連納這個可憐又無助的復仇者連納,覺得可悲又可笑,記得有一幕戲是連納被Dodd拿槍追殺,跑著跑著,連納忘記自己在做什麼,他對自己說:『我在這裡做什麼?啊!我知道,我在追人』結果反而衝向Dodd,差點被射殺。另一場戲,連納埋伏在Dodd住的旅館,準備襲擊待會會回來的Dodd,等著等著,他忘了自己在做什麼了,只覺得有點累,最後居然跑去淋浴,反而差點被Dodd發現!



我們從導演的眼中看到連納的無助、可笑,劇情的演進本來是沒有那麼大的衝擊力的,可是導演
Christopher Nolan扮 演了一種幕後黑手的角色,在他的電影中恣意地玩弄影像,每個片段與片段之間不斷出現的重覆畫面也表示男主角記憶重洗的時刻。簡單的幾個場景、幾個人物、簡 單的復仇任務,導演硬是用極為複雜的形式主義表現方式,完成了這部作品,說實在,觀眾若不非常用心欣賞,大概看了是一頭霧水吧,我第二次觀賞時,還邊做筆 記,還是看得相當頭痛,雖然說影片一開始便知道事件的結局,但藉由導演抽絲剝繭得知整件事的來龍去脈,尤其是影片末,黑白正敘片段與彩色倒序片段交會的時 刻,正是整件事件的中間部分,也是衝突點所在,在這片段,導演讓我們得知,連納是極其可悲的人物,刺在他左手的Sammy根本沒有這號人物,妻子的死亡其實是Sammy這段故事的投射,也就是說,妻子是連納親手害死的,連納失憶了,他選擇自己想要記憶的部分,省略不要的記憶,從此他只記得他要殺死害死他妻子的兇手,一直殺下去,因為他不會記得。就這樣,永無止盡的。。。。


後來我又看了他導演的『Insomnia』 (2002) ,讓我更加喜愛這位電影導演。2005年夏天,Nolan執導的『蝙蝠俠:開戰時刻』早已讓我雀躍不已,急忙跑去電影院看個究竟。 綜觀Christopher Nolan的執導歷史,從Memento裡探討喪失記憶機制的人心對復仇的另類定義、到辯證善惡模糊邊緣的Insomnia,都不能說是刺激精采的動作片 型,Christopher Nolan 其實執導以來一直在關注的題材,多半是描寫人類心靈在巨大壓力下所做出的抉擇與反應,在他的電影裡,主角總是遭受到殘忍的遭遇,而在創傷之後,他們必須在 內心裡,與創傷所產生的心魔進行無休止的天人交戰,這些內心複雜的活動具現化之後,給他們破碎的人生帶來各種奇詭的經歷。父母雙亡是不是創傷?穿上蝙蝠裝 需不需要天人交戰呢? 蝙蝠俠所參與的行動又夠不夠奇詭呢? 從這些角度來看,Christopher Nolan反而成為目前最適合的新一代蝙蝠俠執導者了。


今天發現另一件令人驚奇的事,原來
Christopher Nolan和我是同一天生日,都是七月30日生,這種巧合,讓我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或許是同一天生日的緣分使我認識他進而喜愛他的電影。不過他比我早生6年啦(1970),算算也是相當年輕


This page is powered by Blogger. Isn't yours?

訂閱 文章 [Atom]